佛系并购

2022-01-04 13:14:40 41

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的多年研究结果可知,企业并购失败概率超过50%,实属高危资本运作。

近些年,我在做并购研究和咨询的同时,看了不少佛经及佛学大师的著作,一直在琢磨着能否从佛学入手,找到以佛心修炼来做并购的方法或路径,目前初步的一些心得先记录下来,期待日后逐步完善,最终能打造一个新的并购流派:“佛系并购”。

一、善心与并购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缘起性空”,四个字道尽世间万物运作规律。时间一切因果相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入行20多年,见了许多以上市公司壳交易为核心进行套利发财的各路买家或卖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割股民的韭菜。靠这些套路快速暴富的老板们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因此资本市场才有一句名言长期流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企业并购本质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婚姻”,因此我从来都极力反对在中国做恶意并购。道理很简单,强扭的瓜不甜。

如果一个老板依仗有背景、有资金,就可以强行收购一个对方不愿意出让控股权的企业,这种交易即便成功,其结局注定是悲惨的。世界一切皆因果相随,恶意并购迟早结出恶果。

带着善心做并购,就会照顾交易对手的想法和利益,不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核心交易原则。

买方带着善心做并购,就会把买卖双方企业员工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不会把并购后裁员降薪的“人力资本协同效应”作为并购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

卖方带着善心做并购,就会把企业交给一个“善心买家”看得比卖个好价钱更重要。虽然企业出售套现后企业好坏和自己已经没有关系,但是有善心的卖方一定会想方设法为企业找一个报价不是最高但能最善待员工的买家作为交易对手。

如果买卖双方都是积善修行之人,则并购的成功概率将大为增加。

二、并购“五毒”

佛说,人有“五毒”:贪嗔痴慢疑。五毒缠身,遮蔽清净本性,各种烦恼痛苦随之而生。

并购亦有“五毒”,导致并购乱象横生,结局悲惨。

并购之“贪”: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无数老板热衷于并购就是希望通过并购迅速做大企业规模,尽早跻身中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期望做大后尽享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这种一定要做大的“贪念”可以说是五毒之首,源于把企业做大当做生命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一旦离开这个目标,人生顿时寂寞无聊。

海航曾经的带头老大陈峰一直以虔诚的佛教徒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据说陈峰还严格按照佛寺的标准做功课,早晚课诵读《楞严经》半小时,夜深人静时还要打坐,甚至出差在飞机上都不忘打坐参禅。在陈峰的推动下,海航到处都有佛教的影子,公司总部大厦模仿佛陀释迦牟尼佛盘腿而坐的造型;大堂正中供奉着木雕的佛像;员工胸牌都请高僧开过;机长工牌背面甚至印有佛像。


资本市场并购投资

 

可惜,陈峰带领下的海航集团在并购时没有一丝“佛系”的特征,疯狂的高杠杆多元化跨国并购最终让海航集团陷入破产重整的悲惨境地。

并购之“嗔”:并购时对方不愿意卖会生气、价格报高了会生气、监管部门严格把关审批会生气、有人参与竞标收购会生气、消息泄露会生气、核心人员离职会生气、股价暴跌暴涨会生气……并购中有无数的会令人不开心甚至愤怒的事情发生,如果不会控制这些负面情绪意气用事任由“嗔念”控制自己的行为,悲剧随之而来。

并购之“痴”:许多老板在并购前对并购的基本逻辑和知识一无所知,盲目信任外聘的并购投行、会计师或律师,眼里所看到的脑里所幻想的都是并购成功的各种美好,对于并购中无处不在的各种陷阱风险视若无睹,压根没有主动学习补课的动力。无知者无畏,这种对于并购的“无明”决定了并购的高失败率。

并购之“慢”:中国买家在企业并购最容易表现的一个特征就是傲慢自大,常常以“救世主”姿态出现在谈判桌和并购标的公司里,言语狂妄居高临下,以为有钱就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根本不担心并购整合面临的如客户流失、人才跳槽、文化冲突等巨大风险。

并购之“疑”:并购中不管买家还是卖家都容易“疑神疑鬼”,买家怀疑卖家隐藏真实信息虚假包装,卖家怀疑买家没有实力“空手套白狼”。双方见面谈判时不能坦诚相对,云遮雾罩,缺乏信任的结果是交易拖延甚至谈崩,标的公司继续向深渊坠落。


三、并购“六度修行”

禅宗修行有一套体系,就是“戒定慧”统摄下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六度修行也称“六波罗蜜”,通过这六度修行可以使人内心清净直至开悟得道。

 

1641264898470675.png



“布施”并购:布施一共分为三种,由低到高分别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用布施的心态去做并购就可治“并购之贪”。放弃通过并购发大财的贪念,把并购作为扶助标的公司脱困或做大做强的行善之举。

“持戒”并购:要对并购有敬畏之心,要学会遵守并购的基本运行规则。要能戒掉各种不切实际的扩张欲望,冷静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圈,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并购。并购中要能时时关照并警醒自己是否犯了“身口意”的毛病。

“忍辱”并购:很多大型并购极为复杂,交易周期漫长,要学会忍耐,要能“耐烦”轻易不退却。并购中以及并购后交易对手、标的公司员工、社会舆论等都可能对你冷嘲热讽甚至诬陷谩骂,对这些要能沉住气忍受。

“精进”并购:企业家不可能像和尚一样远离尘嚣在寺庙中安静修行,每天都是在喧嚣的红尘中处理各种事务。并购更是由无数细琐的商业细节所组成,因此并购中必须要有一颗持续精进修炼之心,勤奋刻苦地学习并购各种知识,总结各种并购经验教训,这样自然能逐步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有人说,这样做功利性太明显脱离了佛教的“放下”和“万物皆空”。但我认为,做并购如果能提高成功率减少低级错误,从而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及上缴更多税收,就是商界之人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一种修行。

“禅定”并购:企业做大后,每天都会面对无数的人、事,如果不能修炼做到“事忙心不忙”,很容易就会心力憔悴,最终各种心理疾病也随之而生。禅宗的一套静心之法在全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家们所重视并运用到各自的企业运营中。企业并购涉及到政策、环境、财务、法律、人力、技术、生产、文化等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如果不能以一颗“禅定”之心来冷静处理,很容易忙中出错,陷入困境。

“智慧”并购:智慧也称“般若”,是六度修行的最高境界。得大智慧的人可以看透世间一切纷纷扰扰悲欢离合,做任何事自然合乎天道,圆融无漏,智慧自发自生,“云在青天水在瓶”。修行到这个阶段的人来做并购当能一眼看穿并购核心逻辑与要点,以慈悲心面对交易对手及员工,以最自然和合理的方式推进并购进程,坦然接受一切结果。

 

四、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就是中国目前我见到的最佛系的并购高手。

福耀玻璃工厂不远就是禅宗著名黄檗山,曹总曾捐款4亿多重兴黄檗山万福禅寺。2020年底我曾有幸到福耀玻璃总部参观并和曹先生当面请教交流,吃中饭时他和我说了很多佛教的见解,让我印象深刻。

 

1641264982103024.png

(我向曹先生赠书《并购陷阱》) 

根据有关数据记载,曹德旺从1983年开始到2020年,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超过了100亿。2021年,曹德旺宣布拿出100亿助力建设“福耀科技大学”。

福耀发展之路有多次国内国外成功的并购案例。这些案例在运作之初都遇到许多挑战和麻烦,但是笃信佛教的曹总用智慧和爱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取得辉煌成就。

2003年,东北一座大型国有玻璃厂严重亏损,接近破产,工厂2000多名员工负担非常重。在初步考察后,福耀的高管们都不想收购这个“烂摊子”,但曹总力排众议同意了收购他说来到这家工厂之后,看到员工们那些充满期盼的眼神打动了他,让他意识到做企业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而是帮助更多值得帮助的人,为社会做贡献。曹德旺花了一个亿收购了这家玻璃厂,可是他前脚刚签完合同,后脚就被员工们打骂曹德旺滚出去”“我们不需要曹德旺的领导

我想当时的曹先生一定想到了禅宗六度修行里的“忍辱”二字。

最终,这个玻璃厂起死回生,2000多员工避免了失业的厄运。

并购时如果遇到一些不合格的员工或明显多余的员工,裁员也是不可避免的举措,这时老板如果狠心裁员似乎违背了行善积德的修行原则,但对少数员工的裁员能换来公司的健康运营保障了大部分员工的就业,该狠心时还得狠心。

在讲述福耀收购美国玻璃企业的《美国工厂》纪录片里记载了曹总狠心整合美国企业资产和员工的一些往事,非常有意思。片中曹总的慈悲拜佛心和并购整合时的杀伐果断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不禁想起了八个字: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五、广纳智慧、广结慧缘

2021年初,我联合30家上市公司老板创办了一个公益性研究机构“广慧并购研究院”。

许多人都问我为何取名“广慧”?

我回答:“广纳智慧、广结慧缘”。

大部分中国企业家活得很累很烦恼,往往企业越大越有钱越痛苦,根源就是智慧不够。

我希望能通过广慧并购研究院打造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并购禅院”,一方面通过一些活动交流让参与者行善积德内心祥和,另一方面广泛搜集研究总结国内外并购案例的经验与智慧,帮助到中国企业家们能够“常乐我净”、在并购时顺应天道、因缘而合。

新的一年,希望有更多对并购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加入我们的“并购禅院”,共同修行,携手向前。

 

最后敬抄一段佛经与有缘人共勉: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煞纲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微信截图_20220104105717.png

                           2022年元旦写于上海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9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