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整合者到被整合——全球智能语音巨头Nuance的兴衰史
《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第一章:“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家企业从起朱楼、宴宾客到大厦倾,其原因也各不相同。2021年4月12日微软以全现金方式收购Nuance,一代语音巨头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大部分的关注点都在微软,微软在造什么局?微软此次收购将改变什么?当然,这无可厚非。微软代表着现在和未来,而Nuance已然成为过去。但是,当我们复盘这位曾经的全球语音巨头的兴衰史,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广阔新赛道,智能语音技术龙头缠斗综合性IT巨头的血泪史。Nuance在智能语音技术上抢跑了近10年,但在IT巨头的强大生态下,最终还是没能杀出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从一个产业整合者到被整合,回望Nuance的一生,我们不禁要问,当谷歌、亚马逊、微软等IT巨头在强大生态的加持下使AI行业出现“马太效应”,那些小而美的科技公司的出路在哪里?是否“打不过就加入”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2021年4月12日微软以全现金方式收购Nuance,作价56美元每股,总共197亿美金,相较于Nuance前一交易日的股价45.58美元有23%的溢价。这是微软继260亿收购Linkedin之后的第二大收购。
来源:Dealogic,广慧并购研究院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简称Nuance)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语音和语言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图像识别业务,后来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向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代表产品:语音识别技术ASR、声纹鉴别技术、NVP平台等。
Nuance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成为AI智能语音先行者;
2. 通过并购扩张、产业整合,成为智能语音龙头;
3. 没落、转型与消亡。
第一阶段:智能语音先行者 1992 - 2006
来源:公开信息、公司官网、广慧并购研究院
第二阶段:通过并购扩张、产业整合,成为智能语音龙头 2007 - 2013
来源:公开信息、公司官网、广慧并购研究院
上市之后的Nuance开启了并购扩张之路,成为智能语音产业整合者。
几乎每年,Nuance都会进行收购。标的公司主要围绕语音、输入法、医疗等领域。在一系列的收购中,Nuance积累了业内绝对领先的专利数量,逐步建立起技术壁垒,壮大成为全球智能语音龙头。
一系列并购确实让Nuance快速崛起。Nuance不仅成为苹果公司语言核心技术提供商,帮助苹果在2011年成功发布全球首个智能语音助手Siri,一举切入手机终端市场,还迅速扩大了客户群,最巅峰时,全世界超过80%的语音识别都使用过Nuance的语音识别引擎技术。Nuance 的客户覆盖了亚马逊、三星、富达国际、美国航空、IBM、Vodafone等,触及科技、金融、航空、零售、电信等多个行业。Nuance支持世界上80多种语言和方言,拥有近20亿用户。
2012年Nuance 在全球智能语音市场的份额已达到62%,遥遥领先第二名的谷歌(图1)。在快速并购扩张的这7年间,Nuance的总收入翻了3倍,从6亿美元增长到18.6亿美元(图2)。
2012年Nuance 在全球智能语音市场的份额
图1 来源: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
2007 – 2013 Nuance 营收趋势(百万美元)
图2 来源:公司财报、广慧并购研究院整理
并购这件事,Nuance做得很好,但是Nuance却忽略了并购中对战略的反思,忽略了收购后该怎么走的问题,出现了并购后的“消化不良”。
第三阶段:没落、转型与消亡 2014- 2021
来源:公开信息、公司官网、广慧并购研究院
Siri 的成功给科技圈带来不小的震动。智能语音成为市场热点,并迎来了快速增长。根据IBISWorld的数据,2013-2015年,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年平均复合增速约为23.7%,全球智能语音企业数年平均复合增速约为24.7%,智能语音市场蓬勃发展。
然而,相对于智能语音市场的繁荣,Nuance的营收增速却大幅下滑,并从2017年开始,收入逐年下降(图3)。净利润在实现两年的暴增后于2013年转亏,Nuance业绩走上了下坡路(图4)。
2005 – 2020总营收和营收增速(单位:百万美元)
图3 来源:公司财报、广慧并购研究院
2005 - 2020净利润(单位:百万美元)
图4 来源:公司财报、广慧并购研究院
1. 科技巨头入场,加剧智能语音市场的竞争。
科技巨头渐渐看到智能语音领域的巨大机遇,纷纷通过自研或收购智能语音公司,抢占智能语音市场,Nuance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12年,谷歌推出了其智能语音助理GoogleNow, 2014年,微软推出其第一款个人智能助理Cortana,同年,亚马逊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与之前在手机端作为附加功能出现不同,智能语音助理成为了该产品的核心功能。就连苹果也在波士顿组建了自己的语音技术研发团队,以此降低Siri对Nuance的依赖。
来源:公司新闻、广慧并购研究院
科技巨头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实现了对智能语音技术的快速掌握,在极短的时间里,不仅填补了自身智能语音技术的短板还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在科技巨头的围攻之下,Nuance 的市场份额急剧减少。到2018年,Nuance的市占率仅有2012年的一半(下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广慧并购研究院
科技巨头在智能语音领域进行的并购
来源:各公司官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广慧并购研究院
2. 科技巨头不断从Nuance高薪挖角,Nuance人才流失严重。
技术进步与人才密不可分,但Nuance在与科技巨头的缠斗中损失了大量优秀人才。比如,2004年,谷歌挖走Nuance联合创始人MikeCohen带队开发语音识别技术。2011-2013年间,苹果先后将Nuance的前首席移动技术架构师GunnarEvermann、前首席语音科学家Don McAllaster、前研发副总裁LarryGillick招致麾下。
来源:Nuance、Linkedin、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广慧并购研究院
1. 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壁垒逐渐瓦解。
通过对比谷歌、微软、Nuance在研发上的投入可以明显看出,IT巨头凭借雄厚的实力,在研发的投入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相比之下,Nuance的研发投入根本和前者不是一个数量级(下图)。在核心技术的发展上,Nuance明显后劲不足,最后让IT巨头们后来者居上,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2005 – 2020各公司研发费用对比(百万美元)
来源:各公司财报,广慧并购研究院
从Nuance的角度来看(下图),2014年后,研发投入明显下滑,其研发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开始下降。根据Nuance年报,公司的申请中专利数已由2010财年的约1900项下降为2019财年的约450项,公司拥有的专利数也于2017年出现下行拐点。如果把专利数和研发投入看作衡量公司技术优势的指标,很明显,Nuance在智能语音领域多年积累起的技术壁垒正随着IT巨头的发力而逐渐瓦解。
2005 – 2020 Nuance 研发费用(百万美元)与研发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
来源:Nuance财报,广慧并购研究院
2. 并购“消化不良”,并购中缺乏对战略的反思。
Nuance 通过并购进行产业整合,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基于其核心技术,Nuance同时有To B企业级业务 和To C 消费级业务线,在To B端覆盖医疗、企业服务、移动设备和图像业务等多个领域(下图)。
而这最终导致了Nuance 的“消化不良”。多元化本身并无对错,只论合适与否。所谓合适,不仅要契合企业自身特质,还要契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当企业的特质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发展思路就要有所调整。
当IT 巨头纷纷发力智能语音,蚕食Nuance的市场份额时,Nuance就该意识到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不再适合自己。
首先,在To C 业务端,To C市场是IT巨头的必争之地,尤其是通用型C端赛道,比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在强大生态的加持下,IT巨头实力远胜于Nuance,Nuance 应绕道而行,另辟蹊径。
其次,B端赛道对IT巨头来说吸引力较低,Nuance 从创立之初就布局B端,在B端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客户群体,如果Nuance可以聚焦B端某些领域,很有可能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Nuance 长期以来一直将自己定位为技术输出商,为其他企业提出底层语音识别技术支持,但当自身技术壁垒逐渐被IT巨头瓦解,不再有技术输出的优势,转而聚焦特定场景,为企业提供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成为细分赛道科技龙头则是条更适合的道路。
可惜的是,虽然Nuance意识到从技术输出商转变为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并购中对战略的重新思考,长期保持多元的业务结构,“消化不良”日益严重。
企业只知闷头收购,但缺少并购中对已有战略的反思,忽略了并购后整体发展方向的规划,企业便如失去灯塔的船只,迷失在汹涌的波涛里。
当Nuance 决定壮士断腕,正式转型时,已经是2018年了。Nuance的战略调整来得太迟了。
2007 – 2019年公司业务调整过程
来源:公司财报、广慧并购研究院
2018年,公司终于下定决心战略转型,聚焦语音业务和医疗及企业服务领域,先后剥离图像业务、汽车业务和运营商服务业务。其中汽车业务独立分拆上市,从而全面聚焦智能座舱和未来自动驾驶领域。
随着公司2019年10月完成业务剥离和战略聚焦,公司的转型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公司股价结束了长达6年的低迷状态,开始逐渐上涨。
2013-2019年Nuance公司股价和纳斯达克指数对比
2019年底至今Nuance公司股价和纳斯达克指数对比
来源:Marketwatch,广慧并购研究院
转型后的Nuance只保留了医疗和企业服务两大板块,并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医疗服务板块:以SaaS方式提供医疗保健解决方案,通过提高订阅收入比例来提升业务价值的可持续性。Nuance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所有解决方案中都建立了Nuance云平台。在2020财年,公司在将客户迁移到云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开发了基于云的CAPD解决方案(计算机辅助创建医生文档),并在多个市场推出医疗云产品。
企业板块:扩大参与范围,除了保持公司在智能语音交互领域的领先地位,还会继续拓展其他相关的 AI领域,比如语音生物识别和生物安全认证解决方案。
Nuance的新战略不仅聚焦了快速发展的垂直市场,还很好地结合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2020财年,Nuance在临床语音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3%, 在影像科语音市场占有率达81%。
2019年末的投资人大会上,Nuance公布了战略转型后取得的成绩:
来源:公司官网、广慧并购研究院
微软在2018年就成立名为“微软医疗”的新部门,同时挖来了几位医疗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坐镇,要将医疗系统搬上云端,同时实现云计算与医疗研究的结合。2019年微软利用Nuance的语音识别等技术开发医学环境下的临床智能(ACI)技术。微软看到了Nuance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潜能。2020年5月,微软发布了第一个专门针对特定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微软医疗云。微软CEO 纳德拉曾表示:“人工智能是科技的重中之重,而医疗是其最迫切的应用。”收购Nuance,是微软在智能医疗方面布的又一局。
虽然Nuance的故事就此结束,但加入微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Nuance的另一个开始。Nuance的加入可以补充微软云平台医疗语音模块的空白。比如,微软将 Nuance 的 Dragon Ambient Experience(DAX)的环境临床解决方案直接嵌入到了 Microsoft Team 服务中,从而实现自动捕捉,记录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并通过AI进行语境分析,自动创建临床记录等。Nuance可以依托微软强大生态,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业务的市场渗透率。同时,还可以获得强大的后盾,专注技术的迭代,巩固自身AI智能语音市场的龙头地位,并且与微软的云服务体系实现协同发展。
Nuance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虽然退出历史舞台,但融入了微软生态,团队、技术和产品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发展。不能否认的是,IT巨头的生态系统日益强大,一般的科技公司想独立发展,确实非常困难。希望Nuance的兴衰史可以给面临相似困境的企业家们一些启发,或许,绕开IT巨头的必争之地,另辟蹊径,在自身有优势的细分领域上深挖会是一条出路;亦或许,聚焦那些IT巨头生态里的空白和短板,能杀出一条独立之路更好,杀不出,快速证明自身价值,加入更大的生态亦是一种出路。Nuance带来的一个更重要的启发,则是通过并购进行产业整合,从而发展壮大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存之路,并购中一定要不断地反思已有战略,明确并购后的发展方向,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略,才能避免重蹈Nuance覆辙。
查看全文请联系上海市黄浦广慧并购研究院。
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欢迎交流、指正。(tianxw@guanghui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