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完成并非终点-马斯克入主推特仍面临重大挑战
在经历了多轮口水战及法律诉讼之后,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7日,马斯克最终按照44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推特的大手笔收购。根据前文《虚假账户只是烟雾弹?|深度揭秘马斯克终止收购推特的真实原因》的分析,马斯克要证明推特的虚假账号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从而退出交易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这桩“世纪并购”的结局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不过对于马斯克和推特来说,交易的完成并不是终点,他们的挑战才刚开始。
一、马斯克收购推特时间线
我们首先对马斯克收购推特的所有重要事件进行梳理
回顾整个交易过程,我们发现马斯克前后经历了两次态度重大转变。第一次是在2022年4月份高调收购推特后,从5月份开始质疑推特的虚假账户数量,进而两次发出终止收购函。我们在《虚假账户只是烟雾弹?|深度揭秘马斯克终止收购推特的真实原因》的文章中分析了“变脸”最可能的原因为特斯拉股价存在继续下跌的风险,三个预期因素Q2财报数据下滑、美联储持续加息、比特币持续下跌后来也全都应验。第二次变脸是在长达数月的法律诉讼和口水战后,马斯克在准备出庭的几天前突然决定继续收购推特。这显然不是马斯克突然良心发现想要再续前缘,而是马斯克的律师团队评估现有的证据难以从这桩交易中脱身,与其被法庭判决后强制执行丢人现眼,还不如主动含泪履约。
二、马斯克收购推特后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既然不得不高价买下,那就尽快让推特创造估值匹配的利润。马斯克入主推特后立刻展现了他的铁腕:第一时间就解雇了CEO、CFO、CMO、CLO,同时在短短的一周内裁掉50%的全职员工约3800人,以及80%的合同工约4400人。而初步“瘦身”后,马斯克又动了让剩余员工996的心思。11月16日,马斯克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总结有几个关键词:极度硬核(extremely hardcore)、长时间高强度工作(working long hours at high intensity)、只要最优秀的表现(only exceptional performance)、不接受就滚蛋(there months of severance)。
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以上几个关键词对从业人员来说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并没有过如此内卷,否则也不会发生硅谷工程师仅用自己五分之一的薪水就把自己所有工作外包给中国工程师的案例。可大家别忘了,马斯克可是降本大师,特斯拉在定价处于行业中游的情况下竟然把毛利做到了30%,远超其他车企。因此,马斯克的大幅裁员计划和对员工“996式洗脑”的核心是快速降低推特的成本,从而提升利润。除了节流,马斯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源措施,包括计划陆续推出蓝V认证订阅服务、打赏服务以及支付服务等。
虽然马斯克希望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提升推特的利润,但我们认为马斯克仍面临以下四大风险:
1.绝对言论自由影响广告收入:推特的70%收入来自于广告,而全球的知名企业在选择广告投放平台时,也会很在意言该平台的价值观及政治理念正确。马斯克收购推特后打算将其打造成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但西方特定的价值观及政治正确是不允许真正言论自由的平台存在。例如在俄乌战争中,西方主流的价值观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如果推特出现大量挺俄的言论而推特却不删除,那很有可能导致大量推特“金主”放弃在推特上投放广告。
2.大股东与平台利益冲突:马斯克目前是特斯拉的第一大股东兼CEO,同时也是推特的唯一股东及CEO,未来推特是否会禁止他人在平台发布对特斯拉不利的信息?同时,其他车企也将重新评估在推特上投放广告的风险。
3.大量裁员导致企业陷入动荡:收购企业后直接裁员超过50%在全球的并购史上非常罕见,推特不仅内部的日常运营面临严重挑战,还将面临大量的劳动诉讼。推特的动荡也会让许多客户和商业伙伴暂缓同推特的合作。
4.企业文化冲突:推特是硅谷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企业文化较为温和及人性化,不仅每月有一天“休息日”,还允许员工远程办公。而马斯克控制的特斯拉及其他企业均属于制造业,对员工现场工作甚至加班有较高的要求。而在《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马斯克本人在特斯拉和其他公司的强硬管理风格。因此,马斯克入主推特后直接复制特斯拉的管理模式,不仅取消了“休息日”,还取消了远程办公,要求全体员工每周至少要在公司办公40小时。但互联网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是否适用相同的管理方式仍有待观察。而且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一家有着深厚企业文化积淀的公司绝非易事,如果执行中过于简单粗暴,很有可能导致核心骨干愤然离职。
三、结语
马斯克收购推特注定是2022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通过对整个交易的过程跟踪及分析,我们发现强如钢铁侠的马斯克也在并购中遭遇了多重危机与挑战。在未做好充分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启动并购、低估并购的交易风险以及并购后整合风险都可能让收购方陷入进图两难的境地。并购的成功率和失败率也基本遵循“二八法则”,如何让自己的并购更有可能成为那成功的百分之二十,值得每一位计划做并购交易的企业家认真思考。